中山一体化冰蓄冷案例
技术优点:同普通的送风系统相比较,低温送风的好处包括减少初投资,养活耗电量和降低运行费用。采用名义温度7℃送风系统(6℃到8℃的范围)在具有蓄冰装置的应用中可以提供较大的好处。初投资的减少来自于空气处理机组、风管、水泵、管道和配电设备等规格的减少。有些建筑中,由于风管尺寸减小从而使要求的建筑层高减小,可以节约建造费用。例如,送风温度从136℃降到7℃。在送风和配水系统上的投资可减少14%—9%。将采用136℃送风温度的一般冷水机组与采76℃送风的蓄冰系统相比较时,净投资上的减少还包括在机组和蓄冰桶上的投资可减少5%-11%。冰蓄冷系统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借助智能化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稳定、高效。中山一体化冰蓄冷案例
占用空间不同:1、冰蓄冷,由于冰蓄冷的蓄冷密度大,故储存同样多的冷量,冰蓄冷所需的体积将比水蓄冷所需的体积小得多。2、水蓄冷,由于水蓄冷是显热蓄冷方式,实际使用的供回水温差为5~11℃,故水蓄冷的蓄冷密度小,水蓄冷槽体积相应庞大,占用空间大。特点不同:1、冰蓄冷,冰蓄冷具有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的特点,具有制冷快、效果好、供冷温度低等优点,缺点是初始投资略高,且不适用于夜间用电的用户。2、水蓄冷,水蓄冷优点是初投资较低,技术要求低,维修简单,同样具有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的特点,但占用空间大,冷损耗也大,对蓄冷水池的保冷及防水措施要求高,且由于水池部分是开启的,循环水容易污染。惠州机房冰蓄冷供应商冰蓄冷系统的智能监控模块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参数,根据实时数据进行适时调节,提高运行效率。
盘管冰蓄冷:冰盘管式蓄冷装置是由沉浸在水槽中的盘管构成换热表面的一种蓄冰设备,蓄冷时载冷剂通过管内,冰在管外冻结。主要冰槽形式:盘管式冰蓄冷:蓄冷特点:管内流速高(处于过渡流或者湍流),换热系数大;冰的热阻大,后期蓄冷效率低;管外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小,非完全冻结式可采用空气搅拌;末期管材导热系数对蓄冷性能影响不大。盘管式外融冰系统简化原理图:外融冰释冷特点:温度较高的空调回水直接送入盘管表面结有冰层的蓄冰水槽,使盘管表面上的冰层自外向内逐渐融化;换热效果好,取冷快,供水温度低(1~2℃)。理论上不需要二次换热装置;不可搭接(non ice-bridging),蓄冰率(IPF)不大于50%,故蓄冰槽容积较大。
使用效益:1.经济效益,节省空调设备费用,减少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和功率,可减少30%-50%对于用户,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大量减少运行费用30%-50%;2. 社会效率,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国家电网投资;3.成本优势:对于用户,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大量减少运行费用;节省空调设备费用,减少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和功率,可减少30%-50%;减少相应的电力设备投资,如变压器、配电柜等。4.技术优势,节能效果明显,系统冷量调节灵活,过渡季节不开或少开制冷主机。冰蓄冷同时在液体和传热壁面之间又始终保持着强制对流的高效率换热模式。
冰蓄冷的原理,冰蓄冷是一种基于相变过程的热量储存技术,通过将低价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物理能,将水转化为固体时形成的放热作用储存下来。在需要用冷的时候,通过冷媒流动将储存的冰块内部的冷量释放出来实现空调制冷。具体来说,冰蓄冷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冰、储冰和释放冷。首先是制冰阶段,利用夜间低谷电能启动制冰机组,消耗电能制冰;其次是储冰阶段,将制冰过程中得到的冰块储存在蓄冰槽中,储冰槽内置有冷媒管,形成冰蓄冷系统的主体部分;然后是释放冷阶段,通过泵和冷媒流动将蓄存的冰块内部的冷量释放出来,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将冷量带走实现空调制冷。冰蓄冷技术可以用于改善城市供热、供冷系统,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效果。广西冰盘管式冰蓄冷项目
冰蓄冷白天用于制冷,夜间用于制冰。中山一体化冰蓄冷案例
负荷控制式(限制负荷式),负荷控制式就是在电力负荷不足的时段,对制冷机组的供冷量加以限制的一种控制方法。通常这种方法是受电力负荷限制时才采用,超过制冷机组供冷量的负荷可由蓄冷设备负责。例如城市电力负荷高峰时段(上午8∶00~11∶00),禁止制冷机组运行。均衡负荷式,均衡负荷式是指在部分蓄冷系统中,制冷机组在设计日24小时内基本上满负荷运行;在夜间满载蓄冷,白天当制冷机组产冷量大于空调冷负荷时,将满足冷负荷所剩余的冷量(用冰的形式)蓄存起来;当空调冷负荷大于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时,不足的部分由蓄冷设备(融冰)来完成。这种方式系统的初期投资较小,制冷机组的利用率较高,但在设计日空调负荷高峰时段与当地电力负荷高峰时段是否相同时,即是否与当地电价低谷时段相重叠,如不重叠,则系统的运行费用较高。中山一体化冰蓄冷案例
上一篇: 中山机房动态冰蓄冷厂家
下一篇: 中山屠宰场冰蓄冷项目